国内活性炭产业向低消耗低污染方向发展
中国兵工学会活性炭专业委员会和中国林学会林产化学化工学会活性炭专业委员会共同主办的全国活性炭学术研讨会最近在海南召开,200余位专家学者及行业代表聚集海口,共同探讨推动我国活性炭产业可持续发展大计。会上,专家指出:未来10~20年,我国的活性炭需求将进一步加大,中国活性炭产业将向着低消耗、低污染和高品质、高科技方向发展。
初步统计表明,目前全国活性炭企业已发展到400多家,活性炭生产能力50万多吨,其中今年出口约21万吨,已经超过美国、俄罗斯、日本,居世界第一位。专用高档炭如高比表面积炭、高苯炭、纤维炭、脱硫炭等发展迅速,应用已渗透到航天、电子、通讯、能源、生物工程和生命科学等领域和部门。生产方法也从土法简易的平板炉、闷烧炉发展到现在的回转炉、沸腾炉、管式炉等多种生产炉型和生产工艺。我国已成为事实上的活性炭生产大国。
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活性炭工业仍然存在很大差距,主要表现在:企业规模小、生产装备落后、劳动生产率低、市场竞争力不强。国内90%的木质活性炭厂是年产几百吨到上千吨的小企业,年生产能力真正达到万吨规模的几乎没有。大多数遍布于林区和乡镇企业,规模较小,生产装备既不先进而且较难更新,主要设备是大同小异,劳动生产率一般在几十吨/人·年或更低。而国外,像美国、日本活性炭生产要集中于万吨以上的大企业,这此大企业不但产量大,生产装备先进,大都实现了生产流水线的全盘自动化和计算机管理控制,故劳动生产率很高,达到几百吨/人/年。
我国是少林国家,生产活性炭只能采用林业加工剩余物为原料,个体企业主为获取更大利润,只顾眼前利益,置森林保护和生态环境不顾,成片砍伐林木烧炭,造成森林破坏、水土流失。近几年,有些生产厂家虽然在治理环境法染上也做了努力,但终因经费、技术、设备等原因尚未得到根本治理。
我国活性炭的下游产业发展迅速。其下游产业主要是环保产业。在环保产业当中,活性炭用量最大的是城市水源净化工程和污水处理工程,约占全部活性炭用量的70%以上;其次是空气净化,活性炭用量也在逐年上升。活性炭生产过程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环境污染,在国家环保政策越来越严之下,解决好活性炭生产企业的环保问题,是活性炭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课题。
据有关资料,化学法生产中的污染治理和降低消耗就其技术而言是可以做到的。如日本氯化锌法生产活性炭锌耗几乎为零,所采用设备为回转炉;美国磷酸法生产活性炭耗为0.2吨/吨以下,所用炉型亦为回转炉。浙江、江苏等地有些活性炭企业近几年经采用新的转炉和气相回收装置后,酸耗和气相污染有很大降低和改善。尽可能采用适合的活性炭再生方法,以使活性炭“循环再利用,进一步节约资源,降低使用成本。
山西行业代表温小林、段金生、王东平、刘玉爱提出活性炭行业中要特别引起重视的环保环节,活性炭是环保的有效产品,但生产本身又是高能耗、大污染的生产过程。随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严肃化,活性炭行业的高污染势必处于必治领域。可是行业人士对此注意不够,环保配套设施不全,未来因环保问题,在行业内淘汰是不可避免。而谁注重了环保及相关设施的配套,对社会环境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小,谁就会持续发展,同时适应占领国家强化环境治理的新领域,对企业而言根本利益、效益是不言而喻的。
就21世纪活性炭产业发展趋势,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产化工研究所蒋剑春、顾瑞生等专家认为:活性炭作为新材料和碳素材料的一个重要分支,其综合的优良吸附性能和在国民经济部门的广泛应用,必将在新世纪里继续显示其旺盛的生命力,同时也将面临更多的发展机遇和挑战。